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夏正行)11月22日清晨,蘇A72**1重型半掛貨車緩緩駛出赫山區泥江口鎮竹產業園,車上滿載的600萬雙一次性竹筷沿著Y012仕峨大道、S321省道、S71華常高速離開自己的生產地,一路向南……24個小時之后,這批竹筷將準時出現在此行的目的地—廣州某批發市場。
S71華常高速和泥江口落地互通。
深秋時節的泥江口,天高,云淡,風輕!在漫山遍野的翠竹掩映下,華常高速巨龍橫臥,S321、G234等國省干線穿境而過,條條通景路、產業路逶迤婉轉。阡陌交通,雞犬相聞。“南壩到泥江口公路加寬了好多,瀝青路面鋪得很平整,跑起來舒服得多噠。剛才過來還看到工人師傅正在安裝轉角鏡和警示牌……”文小宇從事桃江至泥江口毛竹運輸業務已有十余年了,聊起公路的歷次改造,黝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S321是泥江口竹原料進來和竹產品出去的重要通道。為進一步強化竹產業交通支撐,2022年底,赫山區啟動了S321公路泥江口至南壩段路面提質改造工程,項目總投資2336.2萬元,路基拓寬到了8米,路面拓寬到了7米,原有水泥路面碎石化后加鋪了瀝青砼。
省道S321泥江口至南壩段。
如果將高速公路、國省干線比喻成泥江口竹筷產業大進大出的健壯骨架,那么通組入戶的農村公路則是泥江口竹筷產業富民惠民的通達血脈。
依山傍水的曾仕峨故居通景路。
?曾士峨故居通景公路全長6.575公里,連通太陽庵村、大橋村、七里沖村,與桃江臨抵,輻射周邊3000余戶一萬余群眾,沿線毛竹資源豐富。“之前的路很窄,彎又急又多,收竹子的商販都躲著走。大家看著滿山的竹子下不了山出不了村,有錢賺不到,急呢。”羅仲告訴筆者。“十四五”以來,國家將通景路建設納入規劃,赫山區緊抓政策利好,于2023年初投資611.86萬元啟動了曾仕峨故居通景路建設,項目全線采用四級公路標準建設,路基寬6米,路面寬5米,碎石化原砼路面后新鋪設瀝青混凝土路面。“公路一頭連著烈士故居景點,一頭連著鎮上新建成的高端竹產業園,是便民的旅游路,更是富民的產業路。公路建好以來,山上的毛竹出村再也沒有障礙了,村民的愁心事變成金錢竹。”泥江口鎮相關負責人說。
一年,運進毛竹200余萬噸。一天,運出竹筷4000余萬雙。從山上10元一根的竹子,進入園區變成價值30美元的竹筷,高效通達的公路網絡助力泥江口竹筷實現了產銷兩旺。
責編:楊紹銀
一審:楊紹銀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